居瑞七年的畢業典禮

早前有幸受Association Découvrir 邀請接受訪問並成為”被揀選”的15位新移民女性代表,成為Association 15週年紀念書中的其中一位。

相信若你追蹤雲妮莎專頁有一段時間,或者認識我有一段時間的話,你應該大概了解到我的掘強/硬頸/懶有原則🤪。為幫人,我選擇行心理學之路。這一條路予瑞士本地人都已經不容易行,因為競爭太大。好不容易得到Association的幫忙,將我從零自信的谷底救起。曾經以為自己一無是處,甚至想到從CV移除心理學碩士的學歴,為的只是找到一份能糊口的工作。。。

因為他們的幫忙,我的CV從頭執過。尤其是老早消失於我的CV上的”舞蹈員”一欄,得以重新歸位。那可曾是我的夢想,我的驕傲,怎會料到後來我把它一下子抹去,為的是不讓人把”跳舞的亞洲人=不正當行業”聯想在一起!

7年,要說長不長,短也不短。回看這7年的成長,我跟自己拍拍肩膀說well done。

今年除繼續於社福領域工作,亦會正式為自己的心理諮詢室開幕。目前提供面談及網上中英法心理輔導,結合NLP coaching,催眠治療,音叉治療等方法。詳情PM☺️

最後,感謝家人及各方好友樹窿網友支持。雲妮莎會繼續以心待人,擇善固執。❤️

移民路就如啞巴吃黃蓮,有苦自己知

圖攝於2015年上機前一刻,雲妮莎目前的體重已經是+10🤣

婚姻移民不似小朋友跟著家人移民般,從小進入當地學校接受教育。政府給予年輕新移民的資源也相對較多,要融入當地社會亦比較容易。反觀婚姻移民者,年齡大約二十尾三十有多,在原生地有穩定事業,要放棄一切移民有一定代價。除非本身的行業性質在外地較為有市場需求,而且不需要額外學習外語,否則離開原生地便等於要由零開始。

這六年間雲妮莎聽過不少歐洲人口中的”就業建議”。總是離不開清潔工,按摩師,護理員等工作。剛開始聽著會感到難過,好像自己以前獲得的資歴就這樣被沒殺並且不值一提。有一點要注意,我對這類辛苦錢的工作存萬二分敬意。但我更想帶出的重點是,當你設身處地代入對方的立場(同理心),一下子要由以前的文書工作轉為勞動行業,所需要的心理轉變是那麼巨大,這並不是一時三刻能接受的。相比起建議對方該做什麼工作,或許聆聽對方以前的工作經驗,並給予她的資歴一個認可的位置,然後聆聽她對人生有什麼願景來得比較實際。

記得有一位從剛果來的翻譯同事,她的正職是護理員。五十多歲的她時常說到:”想當年就業輔導服務不多,歡迎新移民的工作機會非常有限,要不然我一定不會當上護理員的工作。”她在家鄉擁有碩士學位,並曾在大公司任職大秘書,可是老闆的左右手。雖然她時不時會把這一個遺憾掛在咀邊,但她樂觀幽默的性格總能感染身邊的人。我問道: “若然這是一個遺憾,那麼你是怎麼樣能在現在的職位工作這麼久?”她說: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感到委屈,畢竟我是有高學歷背景的人。直到一位朋友跟我說,所有職業都有共通點,只要在工作中找到能令你享受的事情,自然而然便成了我堅持到現在的力量。我是一個很樂於助人,時常想讓人開心的人。從護理員的工作中,能跟院友,同事們打成一片,是我最快樂的時候。” 聽罷,不知怎麼心頭暖了,像是得到了安慰。

在異國擇業過程不容易,或許你眼見朋友們都過得不賴,心中生了比較,覺得自己沒有什麼才能,又或許你有穩定工作,心靈卻過得像行屍走肉。無論如何,願你知道,當下只是一個過程罷了。人生的可能性無限大,當下的無力感可能正正是下一個轉捩點的開始。

2021年我的其中一個突破

Click入圖片即可傳送到新聞連結

5年間斷斷續續有不同媒體嘗試接觸進行有關瑞士的訪問,我都一推再推。你話我好多人識咩?唔係。喺瑞士年資好多咩?唔係。認識瑞士好深咩?唔係。咁點解會訪問你?大概係因為瑞士嘅香港人都十分低調,好少會有人好似我咁日日走出黎閒談瑞士文化同瑞士生活。老實講,對於瑞士文化日常呢一個話題我毫無信心,因為文筆比我好,認識比我深嘅在瑞作者大有人在,我實在諗唔到自己有咩可以拋書包。

咁點解今次決定走出黎接受訪問?

2020年我喺瑞士經歷左一個大心理關口,我發現自己將別人對自己嘅睇法睇得太重。我怕人地話我港女食洋腸,港女呢樣港女嗰樣。所以我所有野都做一半低低調調,來一個歲月靜好。後來有朋友嘅一句「你做得社交平台就係想人知道你嘅存在,點解要做到咁閃縮?有少少矛盾噃!」呢一句說話點醒左我,所以我決定行出黎,分享多啲唔同嘅嘢俾人。或許有那麼一個同樣身在異鄉,感同身受嘅人睇到,得到一絲安慰,知道自己係可以嘅,咁就夠啦。

真係非常感謝Yahoo 新聞編輯嘅邀請,係一次非常愉快嘅合作!

現在雲妮莎正同神秘人溝通中,黎緊會做關於心理學嘅Live。請留意往後嘅公佈!

記住路係自己揀架,就算仆街都記得你有華麗轉身嘅權利

由於全球化的關係,近年基於異國婚姻而往外地居住的香港人愈來愈多。少數幸運的能在當地繼續做自己在香港辛苦打拼多年的事業,但大多數都無奈轉行轉型。縱使轉型成功,工作又沒有必然保証前景順利。畢竟人在異鄉,頭十年遇到的事情大概也只能見步行步。

叫得上見步行步,自然沒有太多空間選擇,慢慢地,便會變成遷就,再而變為屈就。屈就久了,便會怨。怨另一半不夠自己勇敢,走出舒適圈。「導致」你今時今日人在異地無人無物,淒涼都不敢打電話回娘家訴苦水。Blah blah blah就到這裡,相信同路人在異地住得三五年唔多唔少都會有感。

但是,這篇文章絕對不是要數嫁到這世界邊端的港女慘事。

適應異國生活並不是想像中簡單,三五七年少不免。在香港找工作都已經要過五關斬六將,更何況人在異鄉?無工作的期間一定要花時間增值自己,學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情況許可的話,請不要屈就自己而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把這一次的移民看待為你的第二人生,若要從頭再選一次職業,你想你的下半生做什麼?你想自己的人生有著什麼的意義?當然有些人對工作無感,只要有份朝九晚五準時收工便可以。那非常好,我也非常羨慕。我說這些並不是要所有人都行夢想主義,但若然你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我會請你用盡一切方法守住自己的界線。

在瑞士生活的五年間,我不斷在滿足別人的期望,可是到頭來我忽略了自己。我開始埋怨身邊的人。我把放棄夢想的責任全都推給射巴,實行來一個我過得不好你也別想好過。最後一個做了怨婦,另一個做了內疚男。後來一位朋友告訴我,「怨什麼呢?不都是你自己的選擇?怎麼把自己弄得像個受害者?」頓時茅塞頓開。

做任何事,你都有選擇,你都有能力去改變。問題在於你有無勇氣去面對。先找回自己的意義,自然可以擺脫受害者的角色。

#瑞士 #瑞士生活 #雲妮莎瑞士日常 #hkblogger #hkyoutuber

移民心得for dummies

近年愈來愈多香港人談及移民。近至台灣,遠至英美加,甚至歐洲非英語系國家都是港人的心水國度。最近身邊總有些朋友問及移民心得,於是決定分享一下個人經驗。不過由於我是婚姻移民,行政手續上一定比真移民人士簡單得多,所以我便不在此談及行政手續。(畢竟比我專業的blogger大有人在😜)

語言障礙

人在外地人生路不熟,到達後除了新家安置這些實際操作,其實還有一大堆行政安頓手續。除非閣下資金許可聘用移民公司一條龍服務,否則必須要有心理準備跟當地行政機關緊密溝通大半年才能夠真正安頓好基本生活需要。因此,先在香港打好當地語言基礎乃非常重要。移民將會改變你整個個人生活習慣及週遭環境文化,我建議大家可以的話便做足準備,避免日後非必要的心理壓力。至於找工作嘛,能夠與當地人溝通乃基本吧。我建議移民歐洲人士離港前先有A2-B1 程度。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標準

人脈的重要性

2015年來到瑞士的時候,我身邊一丁點人脈也沒有。原本想隨便找一家亞洲公司當打雜就好,誰知道這一類中文工作都是靠人脈介紹。我亦曾經想過去賣錶做遊客生意,但射巴生於小鎮,哪來的遊客生意?再想一想自己的履歷,零售經驗為零,文書經驗也是零。若不是靠人脈,何來會有人請?所以移民前請你擴展你的人脈,先加入臉書上不同的群組,認識一下當地的港人好有個照應。

個人心態

由決定要走的一刻,就要做足心理準備,生活不一定如想像中的好山好水好生活。外國生活雖然恬靜,但對於習慣香港花花世界的香港人來說,長期生活於這個模式或許會感到苦悶。因此,個人心態一定要保持開放,嘗試接觸不同的新事物。你會發現這麼一種慢活模式正正讓你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想一下有甚麼新嘗試,放膽去做,或許你會發掘到自己的另一面。

建立自己的網上品牌

就如以上所說,作為外地人在當地找工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然全球大趨勢都往網上發展,想要移民的你亦大可建立自己的網上品牌。好好運用免費的網上平台如YouTube,IG,FB,LinkedIn等。。。孤勿論你要做KOL,YouTuber 還是近年新興的 KOC,任何人都是自己的品牌代言。有人喜歡自家制家鄉美食,有人喜歡代理品牌,有人喜歡代購,有人喜歡賣手作,有人喜歡上網教中文。。。發揮你的創意,好好運用社交平台為自己殺出一片天吧!

想移民的你,又或者已移民的你,不如又分享一下你的苦惱/心得啦!